许昌市禹州市教育体育局 县级
2022-11-01 2022-11-01 16:46

禹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2-11-01 16:46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5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教办基〔2021〕363号、《许昌市教育局关于持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工作管理措施, 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攻坚成果,推动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高质量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任务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依法保障适龄少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控辍保学工作,从根本上巩固目标清零的控辍保学成果。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做好每年3月份 “控辍保学”摸底排查工作,做好常态化日常动态监测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辍学现象,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明确并落实控辍保学的法律责任,市教体局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市直各学校校长、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书记、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教体局基础教育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四、工作职责

控辍保学是巩固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动员和组织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一)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对本辖区控辍保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制定工作规划,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控辍保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实行“一把手”领导负责制,各乡镇(街道)教育总支书记、市直学校校长亲自抓、负总责,各学校校长具体抓、包村包片负责,抓好依法控辍工作;结合公安、司法、残联、人力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部门,做好数据衔接,建立本乡镇(街道)在校生花名册、在外就读花名册、辍学学生花名册、其他未入学情况花名册;依法劝返本辖区户籍适龄少儿入学就读,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完成,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工作总体水平。

教育党总支书记:所辖区控辍保学第一责任人,组织制定控辍保学工作方案,明确分工,细化职责;统一指挥所辖区控辍保学工作,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开展工作,提高本辖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必须熟知所辖区在校生人数,随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每学期组织有关人员以学籍档案为准开展不少于2次排查工作,针对各校学生详细信息和学生考勤情况,做好排查工作信息记录。

(二)各学校职责:负责本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积极探索、研究控辍保学新思路、新方法,制定控辍保学工作目标和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衔接好学生转入、转出学校的各个环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学生食宿环境;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能够安心专注于学习;完善义务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加大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及时督促学校对疑似辍学学生做好劝学工作,确保学生不辍学。

校长:学校第一责任人,组织制定本校控辍保学工作方案,明确分工,细化职责;统一指挥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开展工作,提高本校义务教育巩固率;必须熟知本校在校生人数,随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每学期组织有关人员以学籍档案为准开展不少于2次排查工作,针对各班学生详细信息和学生考勤情况,做好排查工作信息记录;每学期家访数不能少于40人次。

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学生报名注册时,要如实登记、规范填写学生及其家庭所有信息,内容填写完整,书写规范,易于辨认;建立本班规范学籍档案,协助学籍管理员完善本班学生的休学、转入、转出等相关手续;实行班主任包班制,认真做到“四及时”:即及时查,每天上课前班主任要亲自查点学生到校情况;及时访,对未入学且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班主任及时当天家访,并上交家访记录;及时报,对查出的3天未到校又未履行手续的学生,班主任家访确认为辍学学生,名单要在一小时内上报学校;及时劝返,对确认辍学的学生,班主任及时与任课教师联合劝学生返校,确保无一名学生无故流失;要重点关注“留守生”和“后进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留守子女联系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得歧视后进生,切实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每学期家访数不能少于本班人数一半。

任课教师:按照控辍保学工作要求,配合班主任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分包学生制;要掌握了解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详细信息;每节课前要用1-2分钟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若发现有学生缺席,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告知本班班主任,由班主任牵头做好信息追踪和跟踪联系,如有辍学现象,及时上报学校,以便形成合力做好劝返工作;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于品行较差的学生要协助班主任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与班主任沟通向学校汇报,由学校采取措施实行帮扶控辍。

五、工作措施

(一)明确分工,全力履职。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市直各学校要不断增强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识,控辍保学领导机构逐步健全,不断完善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积极建立健全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参与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任务,统筹各方力量,协同做好劝返工作,同时将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宣传先行,全力动员。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及学校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使履行监护人职责的意识深入人心,主动送孩子入学成为社会风气。

(三)依法控辍,全力管控。针对辍学的学生落实司法督促复学,确保除身体原因的适龄儿童、少年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对限期仍不送子女返校的,会同公安、司法部门强制执行。

(四)妥善安置,全力保学。进一步明确控辍保学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人,解决个别学生反复辍学问题。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需求返校学生的实际,做好分类安置。组织教研力量,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单独编班,做好课程设置,确保符合学生实际,使其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杜绝学生厌学辍学问题。

(五)落实责任,全力督查。对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学校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疑似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家访工作、宣传活动等进行督导检查,对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学校给予表扬;对“控辍保学”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控辍保学目标清零成效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学校给予通报批评。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摸清去向底数(3月底之前)。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各学校抽调人员,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重点对6至16周岁户籍库人口中不在学籍库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疑似辍学的学生的去向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

第二阶段:组织劝返(4月1日至4月10日)。依据6至16周岁户籍库人口中不在学籍库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疑似辍学的学生等数据来源,分类甄别,学校组织人员进行劝返。 

第三阶段:组织督查(4月11日至4月30日)。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各学校,通过看、查、访、议的方式,对各学校从责任落实、制度落实、指标控制、教育行为、日常监控等方面全面督查。对责任不落实,劝返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提出责令整改建议。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5月1日至5月31日)。根据各乡镇(街道)、学校自查、对督查梳理出的疑似辍学学生全面复学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整改到位情况,形成汇报材料上报局控辍保学领导小组。

第五阶段:巩固成果(6月1日至12月31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控辍保学工作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疑似辍学学生劝返安置工作,确保劝返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各乡镇(街道)、各学校要全面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果。同时,提早做好秋季开学控辍保学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早协调、早落实,使控辍保学工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

七、奖惩办法

(一)对控辍保学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严、措施不力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学校,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控辍保学工作得力,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较高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学校、个人,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二)对本乡镇(街道)、本学校在校生转入、转出、休学等数据不实不清,措施不力,教体局将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辍学学生知情不报、瞒报等,追究相关责任人,并予以通报。

(三)对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达指标的乡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不到指标的学校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四)对辍学学生劝返工作不力的乡镇(街道)、学校、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对辍学学生劝返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学校、个人,酌情加分,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附:禹州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禹州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3月14日

禹州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