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今年活了78岁了,两口子谁也没去过北京城,没想到今天能在咱家门口跟‘天安门’合个影。”9月10日上午,当禹州市浅井镇王家门村79岁的冀国昌搂着老伴苏小妞的肩膀在巨幅的天安门背景前拍照后,咧开没牙的嘴笑得像个孩子。
这是浅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圆梦北京”志愿行服务活动中感人的一幕。
据浅井镇宣传委员魏可军介绍:经过前期摸排发现,全镇各村七十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中,好多人都没出过县境,甚至没有出过镇区,而到过他们心中‘圣地’首都北京的更是凤毛麟角。为了圆老人一个“北京梦”,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决定把北京‘搬’到家门口。同时动员了一支由理发师、摄影师、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圆梦北京志愿服务队”,带着背景布、手机、推子、梳子,挨村开始“圆梦北京志愿行”活动。
9月10日,志愿者们来到了活动的第一站,地处新密、新郑、禹州三县交界处大山里的王家门村。
一大早,王家门村村委院里比赶集还热闹。一张印着天安门的背景布往墙上一挂,免费理发、免费照相的通知大喇叭里一喊,可把老人们乐坏了。
79岁的樊富营第一个坐上了理发椅子上。“叔,今儿剪个啥发型?”冀相池左手梳子、右手推子,一边理一边询问。
樊富营摸着刚剪短的头发,对着电动车倒车镜嘿嘿直乐:“理完发,轮到我‘进京’了!”
82岁的崔荣是搀着98岁的老母亲史风英一起来的。身穿红马甲的摄影师扶着这对母女站好后,打开相机指导着:“姨,看镜头,搂着你老妈妈的肩膀,笑一笑,一、二、三,好!”这张“天安门”合影定格在母女情深的暖心一刻。
一个上午,志愿者们共为16位老人义务理了发,为40位老人拍了合影或单独照片。
活动散场,老人们拉着志愿者不撒手:“走,上家吃碗面条去!”“等我孙子回来,一定要让他瞧瞧他爷爷奶奶在‘天安门’前多气派!”
“一张照片,一把剪刀,剪的是银发,照的是心愿!”看着老人们兴奋的模样,志愿者也同样被老人们感动了。
北京距离禹州市浅井镇800余公里,可今天,它就在王家门村的院墙根儿,把最远的梦搬到了离老人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