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钧瓷文化专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
【信息来源:中国禹州网】【信息时间:2019-03-26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姓名:孔相卿

性别:男

出生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职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六、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瓷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钧瓷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会长。

主要成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人物关系: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

代表作品:

《伟人尊》、《丰尊》、《国泰鼎》、《小口瓶》、《国色天香》、《四海升平》、《祥龙瓶》、《如意尊》、《佛光普照》、《鼎盛华夏》、《珠联璧合》、《共赢尊》、《坤元鼎》、《乾元鼎》、《祥和尊》多次入选国礼、荣获国家大奖,或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其中《伟人尊》又作为唯一的现代钧瓷作品入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纪念邮票,并连续十三届主持创作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艺术成就:

在钧瓷界,孔相卿是公认的领军人物。从事钧瓷艺术研究40余年来,孔相卿经过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方法,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当代钧瓷的制作工艺体系。探索出当代钧窑的发展模式。

 

1.创立了现代钧瓷生产工艺体系。原来的钧瓷制作工艺一直停留在实用器的生产模式上,产品档次远远落后于其他瓷区,也难进入现代的艺术瓷市场。孔相卿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按照艺术瓷的要求,创立了“以器定法,一器多法”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工艺含量,增加了品种、满足了工艺瓷的要求,并制订出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使之便于操作并进行质量管理。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于1994年把钧瓷烧成方式由传统的煤烧变为气烧,扫除了钧瓷产业化的技术障碍,并无偿把液化气烧制技术转让给神垕其他窑口,带动了钧瓷烧成的一次革命。改变了整个产区产品工艺落后的局面,并成为当今普遍采用的钧瓷生产工艺。

 

2.逐步破解“窑变”之谜。钧瓷“窑变”自然天成,千百年来已约定俗成。靠天吃饭、靠运气烧窑的观念,也早已根植于匠人的心中。“窑变”成为钧瓷的最大卖点。但孔相卿反对将窑变神秘化。他说,参天地化育的“人力”才是创造力的主体。钧瓷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窑工对泥料、工技、气氛、火候的深刻领悟和娴熟把握。优化钧瓷釉料,促成它向理想的方向自然窑变,但变化的过程,还要在窑炉内,在还原气氛中完成。孔相卿利用现代科学理念来探索钧瓷“窑变”规律,最终证明了所谓的“窑变”,其实是在材料制备、生产、烧成等工艺环节中受到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对最终的“窑变”效果产生影响。孔相卿将“窑变”视为“高温化学反应”, 反应环境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为反应环境是动态的,所以就出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产品。正是沿着这个思路,使钧瓷烧造走上现代科学的轨道。重现了历史上名贵的釉种,如:天蓝、月白、海棠红、茄皮紫、蚯蚓走泥纹、兔毫纹等。并且创新出众多新的釉种,如:牡丹红、星辰釉、醉红釉、山水红、礼花彩、松石蓝等。

 

3.拓宽钧瓷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的钧瓷大多为器皿造型,随着市场的扩大,单调的艺术形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孔相卿依托工艺、技术的进步对艺术形式进行大胆创新。10多年来,他在总结前人造型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按照整理、完善、优化的思路,设计出许多线条流畅、简洁、优美的新造型,并在钧瓷界广为流行。丰富拓宽了钧瓷造型的表现范围,使传统钧窑器多为器皿造型,转向丰富多姿的人物、动物、抽象、写实、卡通等艺术形式。并大胆的引入传统玉器、青铜器、木雕等艺术形式来进行创新设计,其作品如:建国尊、莲花观音、佛光普照等。

 

4.积极探索钧瓷产业化新路径。钧瓷历史上的器形中很难见到“泡茶”制式的茶壶,主要在于釉厚瓷粗。孔相卿经过不懈努力,创出了“二次规整法”的工艺方法,创烧出了以“中原壶”为代表的系列茶具,后被河南工艺美术协会定义为“中原壶”的概念。以此来带领河南历史上的传统窑口都推广制作“泡茶用壶”且都通称为“中原壶”。紧跟时代、贴近需求,把钧瓷艺术重新走进大众生活,克服了历史上瓷器茶具不规整、不严谨的技术难题,设计出了具有中原风格和中原制式的钧瓷茶具系列,为钧瓷产业的大发展找出了一条新路径。

 

5.铜系青蓝釉研制成功。钧瓷对世界陶瓷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铜红釉,结束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世界陶瓷增添了色彩。在“红色”系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青兰釉方面还停留在当初的“天蓝、月白”层面上。孔相卿创造性地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系下烧制成功铜系青蓝釉,这是继铁系青蓝釉、铜系红釉之后,革命性地将钧瓷色彩、钧瓷色系为人类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6.中国钧瓷文化园的设计建设。中国钧瓷文化园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钧瓷主题文化公园,中国钧瓷文化园2014年被河南省列为重点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中国钧瓷文化园是集钧瓷美器展示、钧瓷科研、钧瓷烧制、钧瓷试验、钧瓷体验、钧瓷学术研讨交流、专题和个性钧陶瓷艺术展、钧瓷文化传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钧瓷文化第一园。

 

在深刻研究钧瓷工艺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同时,孔相卿对当代钧瓷理论有着积极的贡献。孔相卿多次在国内主要陶瓷期刊阐述自己的陶瓷工艺美学理论和思想:1993年论文《钧釉形成机理》发表于《中国陶瓷》;2001年《钧瓷八美》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2002年《灵气的凝聚》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在陶瓷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主要观点已被政府有关部门确立为钧瓷界行业指导标准。

 

简介:

自禹州向西南30公里,有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一神垕镇。如果说,周庄、乌镇等江南名镇是水滲润而成的话,这座北方著名的钓瓷之都便是以火铸就的。且不说自唐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北方最大的瓷区之一,尤其是北宋时期孕育、诞生于此的钧瓷,打破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格局,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只说镇内至今犹存的上千座烟囱,主要街道林立的钧瓷广告牌,无不昭示这是一座既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又有着强大生命力与创新精神的古镇。

1963年,孔相卿诞生在这个有着浓浓陶瓷艺术氛围的古镇。据孔氏家谱记载,神垕孔家为山东孔门一支,最迟至明代,已在当地从事陶瓷业生产。孔相卿的父亲孔铁山,是国营禹县瓷厂的实验室主任,专门从事钧瓷技术的科研与实践工作,为新中国钧瓷工艺的恢复与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小,孔相卿便表现出了他在绘画造型方面的艺术天分。上学时,他的作业本上画满了狮子、老虎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放学后,同学们忙着玩要,他背着书包一溜小跑,跑过垒着匣钵院墙的小巷,跑过花戏楼与窑神庙,直奔父亲的实验室。作业写完后,拿起泥巴捏个小猫小狗,坐在拉坯机前做个盘儿碗儿,做就做个象样的,哪怕自己成了个泥人,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无论哪一件作品,从构思、设计、与工艺结合再到烧制成功,整个过程都非常困难,但又让人期待。”从孔相卿的话语中,不难品味到他对钧瓷艺术全身心的喜爱与投入,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原动力,使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升华,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多年以后,孔相卿回忆起少年往事时说,父亲是他钧瓷生涯中最重要的人。当时的钧瓷业,从事钧釉及钓瓷工艺研究的人很多,钓瓷造型以传统为主,少有创新。是父亲从他玩泥巴的专注中发现了他的艺术潜质,引导他走上钧瓷造型设计的道路。还在十ーニ岁时,孔相卿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钓瓷模具的制作,父亲对他说:“泥巴和釉料都只是材料,只有通过设计造型,它们才能变成艺术。”

 

1981年,18岁的孔相卿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京两年,扎实的专业素养,开阔的眼界为他今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而对他的钧瓷生涯影响最深的一件事,也发生在北京。那是1989年,一位爱好收藏的朋友对他说:“我喜欢钧瓷,可对当代钓瓷作品没一件满意的,工艺太粗糙,设计造型也太少了。”钧瓷风格厚重、粗犷、大气,和工艺的笨重、粗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宋钓造型流畅大气,釉色玉润、晶莹,做工精美、法度严谨。因此,粗笨的不应是钧瓷的风格,只是宋钓传承的不完善阶段。可当时的钧瓷产品,确实在造型设计、工艺流程上有许多急待改进之处。父亲的期待、诤友的直言,令年轻的孔相卿充满了振兴钧瓷事业的责任感。要做,就做最好的,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发扬光大。1992年,29岁的他创立孔家钧窑有限公司。一晃十五年过去了,他把一把普普通通的泥土,变成了无数莹润优雅的艺术品,作为国礼,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向海外传播。“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孔家一把泥。”就是这把泥,成就了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钧瓷行业最大的企业。

 

孔相卿在他的论文《钓瓷的固本与创新》中谈到,钧瓷的根是还原焰窑变,而它的本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钓瓷是所有瓷种中受青铜器影响最深的,它深植于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造型端庄、古朴、大气,与南方瓷种秀美、飘逸的风格迴然不同。他最满意的作品,国泰鼎、丰尊、兆龙鼎、和平宝鼎,都是在对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运用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他喜欢采用龙、风、瑞兽、蝙蝠等中华传统的艺术素材,作品饰件繁多,却毫不烦琐。既有青铜器的厚重与深沉,又十分自然流畅,符合艺术审美观,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以孔相卿在1998年制作的玉壶春为例,能解开这个谜团。玉壶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造型为两个对称的S"型,简洁、优美、流畅,各个瓷种都有采用,而孔相卿设计的玉壶春,对S"型曲线做了微妙的调整,使整体器型就像一颗将滴为滴的水珠,它是蓄势带发的静止,静止中充满动的感觉。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因为线最纯粹、最抽象,也最难掌握。孔相卿凭着天生的艺术直觉,以及后天经验的积累,参破了造型艺术中最具规律性的东西。10多年来,他在总结前人造型的基础上,按照整理、完善、优化的思路,设计出许多线条流畅、简洁、优美的新造型,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如将军瓶、匀瓶、如意瓶等。

孔相卿说:“工艺美术,通过工艺体现艺术,所以制作工艺一定要精益求精。好的钧瓷作品,应是通过完善的工艺流程,把造型、釉色各自的美发挥到极致,又相互映衬,水乳交融。”还以玉壶春为例,本来,做一个注浆玉壶春,只需要两块模具合成,在孔家钓窑却把它分成的口、肚、底上中下三部分共九块模具,这样做出的玉壶春,同心性好,做工精美、法度严谨,极好地体现了它流畅、优美的线条。由孔家钓窑生产的人物、动物造型也是如此,例如钟馗立像、怒目虬髯,左手向前伸出,五指张开,手上青筋暴露,疾恶如仇的性格立显。可是,不为人知的是,钟馗的胡须是制作人员用泥巴一点点手工粘上去的,五个张开的手指,为模具的制作、运输包装都增添了不少难度。在孔相卿的领导下,孔家钩窑的作品从每一个工艺环节入手,该细的不能粗,该增的不能减,不但完整地继承了宋钓官窑严谨的制作工艺,还向前推进一步。例如,梅瓶传统的注浆方法是从口部注入,因为它的造型是小口短颈、丰肩圆腹

敛腰窄足,不利于浆的流动成型,成品率一直不高,孔相卿大胆革新,变口部注浆为底部注浆,一举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方法很快在钧瓷业推广普及。不仅如此,孔相卿以及孔家钧窑还把钓瓷引入了产业化的快车道。孔家钓窑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神后古陶瓷研究所。当时的钧瓷业,还没形成气候,市场需求量很小。1992年,孔相卿敏锐地感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升温,中国工艺品的春天即将来临。他率先将研究所改为孔家钓窑有限公司,决定打自己的品牌,上规模,走产业化的道路。

 

传统钧瓷以煤烧、柴烧为主,因为旧时艺人不能用现代科技手法掌握还原期升温曲线,整个烧制过程无法精密地控制,导致“十窑九不成”。成品率极低,是钧瓷走产业化道路最大的技术障碍。钓瓷用什么烧不是关键,关键是铜红釉自然还原着色。因此,1993年孔相卿开始了钧瓷液化气窑炉的设计工作,他南下景德镇、潮州十余次,学习那里先进的液化气窑炉技术,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试制成功了钧瓷液化气窑炉。就在此时,孔相卿做出了另一个决定,更显示了他的胸襟与气魄ー一无偿地把液化气烧制技术转让给神后的其他窑口,带动了钧瓷烧成的一次革命,这是一个对整个钧瓷行业影响深远的决定一一使用液化汽烧制钓瓷,可以调整升温曲线,调节控制压力,降低炉内温差。由于没有煤烟、灰分,可以不使用匣钵,不但减少了工人的劳动,还解放了钧瓷造型的界限,使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钧瓷行业培养技术人才,是孔相卿为当代钧瓷发展所做的又一贡献。1992年,孔家钧窑成立伊始,便制定了长远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一一从高中毕业生挑选聪明、好学、勤奋、有上进心的青年进厂,新人自入厂的第一天起,就根据各自的特色,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由孔相卿手把手教他们钧瓷的造型、烧制、配釉各个工艺环节。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在人オ的培养上,必须具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当时,这种做法是有争议的。但孔相卿坚持认为,高中生文化基础扎实,思想上没有框框,给他们一个事业发展的平台,假以时日,必成大气。10多年后,这批年轻人成长起来。不但在孔家钓窑,在禹州市各个钓瓷窑口的技术骨干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自主创业,当上了厂长、副厂长,成为推动钓瓷发展最活跃的股力量,孔家钧窑成了钧瓷界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

 

“感谢时代,感谢这个太平盛世。盛世收藏,有当今这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オ孕育了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说,从来没有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成自己人生的目标,只是怀着对钓瓷艺术的喜爱与发扬钩瓷文化的责任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钧瓷的理解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成为大师,让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陡然重了起来。大师的称号对他而言更多的是义务与责任,今后,他在创作作品时会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钧瓷的工艺水平,产品档次,不辜负行业带头人的形象。

 

荣誉称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六、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陶瓷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钧瓷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郑州大学艺术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会长。

 

2007年,伟人尊邮票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册六年级《美术》教材;20084月,作品《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收藏。11月,孔相卿作品《大海云天》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9年,作品《玉兰尊》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丰尊》等十三件作品连续十三届被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为国礼,代表中国文化赠送给东盟各国领导人。

 

20145月,许昌市政府为表彰孔相卿在钧瓷行业的科研贡献,授予其“许昌市最高科技成就奖”。

 

201612月,因其在艺术追求的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爱岗敬业精神,被许昌市总工会授予“许昌十大工匠”荣誉称号。

20175,孔相卿被河南省委组织部授予“第九批优秀专家”称号。

同年底,孔相卿当选为第十三届河南省人大代表。

 

2018年

4月2日,孔相卿三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孔家钧窑董事长孔红生当选第五届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4月16日,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在上海举行,孔相卿作为河南唯一的评委参加评选活动。

5月,美国纽约华裔陶艺家大泽人(本命王庆祥)到禹州中国钧瓷文化园驻场创作,期间与孔相卿及其团队举办多次学术、艺术沙龙和学术讲座,推动钧瓷艺术的现当代转型。

8月18日,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孔相卿四弟孔春生的钧瓷作品《天球瓶》受邀参加展出。

9月7日,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指定国礼交接仪式在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举行,孔相卿设计创作的钧瓷作品《华泰尊》,作为官方指定国礼赠送给出席中国—东盟盛会各国领导人。

9月25日,由许昌市钧瓷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神垕镇人民政府、神垕古镇管委会主办,神垕镇总商会、禹州市神垕古镇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戊戌中秋神垕古镇公祭窑神大典”在神垕古镇伯灵翁庙隆重举办。来自神垕镇钧瓷界、陶瓷界和工商界的代表一百余人共同参与公祭,祈求窑神庇佑,窑火千年不熄。首任神垕总商会会长孔相卿统筹公祭活动,并宣读祭文。

10月2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发布公告,公布了49个补贴名单,孔相卿主理的孔家钧窑入选中国工艺大师非遗传基地名单,由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资助。
11月4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在浙江龙泉举行,孔相卿四弟孔春生作品《福云祥月》获大展金奖。

 

技艺简介:

钧瓷烧制技艺是禹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并驾齐驱。钧窑,又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魅力成为诸窑之冠。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200867日,钧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