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艺术能否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后来,在原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点拨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潜心研制的“中原壶”精采亮相。有学者认为,“中原壶”的诞生,将是中国钧瓷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有望形成与紫砂壶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同时让人们看到了钧瓷产业发展的新曙光。
卢展工赠套壶寓意深长 孔相卿细思量豁然开朗
省委书记卢展工十分重视中原特色产业的开发,对宋代五大名瓷的钧瓷情有独钟,曾多次到神垕考察,并向孔相卿了解钧瓷产业的发展情况。去年9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委托市委书记李亚,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家钧窑艺术总监孔相卿转赠一套景德镇生产的瓷壶。
这套名为“七碗新茶”的茶具,由景德镇溪岸陶坊批量生产。“七碗新茶”,是以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而命名。整套茶具由一壶一柱一盏和七只小杯组成。茶壶上,印有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诗文,壶底印有卢展工书记珍藏字样。而七只小杯上,则分别印有卢仝的七碗茶文。李亚书记交待孔相卿,卢书记希望你能从中受到启示,进一步探索钧瓷发展的路径。
反复把摸卢书记送来的景德镇瓷壶,孔相卿茅塞顿开,过去最为困惑的问题迎刃而解,他想到了钧瓷的产业化问题。这些年,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钧瓷的发展,在连续七届的禹州市钧瓷文化节上,讨论的热门话题就是钧瓷产业化。钧瓷本源于民间,就是百姓实用的生活瓷,后来为皇家喜欢,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进而成为宫廷的观赏艺术品,并一跃成为宋代五大名瓷。但产业化面临两难选择,要产业化就要走进大众生活,做多了又势必做滥,影响钧瓷作为高档瓷的艺术价值。而钧瓷壶,作为走进大众化的一个载体,不正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最好选择吗?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孔相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钧瓷工艺的开拓与创新,解决了许多在钧瓷界视为瓶颈的技术难题。过去,北方窑系没有像紫砂那样把壶做为自己的支柱产品,主要囿于瓷的本身特性。从2008年开始,孔相卿尝试对钧瓷壶的改造与提升,利用工艺规整法、火温控制法等多种方式,解决了瓷壶因烧成温度过高而形成的变形,壶盖与壶身间隙较大等技术问题。其创作的“平安壶”、“圆满壶”、“富贵壶”等,一直受到社会的热捧,成为具有实用功能的高档艺术品。
看着瓷壶,孔相卿再次想到了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作为一种陶器,却做成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大产业,名家作品动辄以数十万百万计,而低档壶,则在百元乃至几十元。过去北方窑系也有做壶的历史,只是囿于瓷的特性所涉及的技术难题难以克服,加之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钧瓷壶仅是钧瓷艺术的一个点缀,钧瓷界视之为随手把玩的雕虫小技。如今,我们不缺历史,不缺文化,不缺环境,更不缺技术,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壶为载体,将钧瓷壶做成一个与紫砂比肩的大产业?
光大钧瓷壶艺术,将其逐步做成一个产业,孔相卿顿时树立了舍我其谁的信念和勇气。
观赏性实用性完美融合 “中原壶”内涵深独有创意
设计、造型、创意、起名,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试验,几套名为“中原壶”的新造型烧制成功了。
为什么叫“中原壶”,孔相卿在给卢书记的信中这样写道:“您到河南来把建设中原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使亿万河南人民看到了发展的美好前景。我就用钧瓷艺术简单的线条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用方圆作为器型,内圆外方,上圆下方,有天圆地方,四方汇中原之意。我想通过这套茶具,让更多人记住中原,想来河南”。
孔相卿还给“中原壶”定下这样一个概念: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为深厚内涵,以天圆地方、端庄大气的制式为形式依托,以丰富多彩的釉色为鲜明特征,具有中原特色的钧壶系列作品。
2月9日,记者在孔家钧窑目睹了即将上市的“中原壶”。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钧瓷壶,它将中原文化的深刻内涵,钧瓷色彩的丰富变化,拉旋切刻的精美技艺,火温控制的独门绝技,巧妙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称精美。
“中原壶”整个壶型为方圆结合,壶口为圆,壶底为方,壶内为圆,壶外为方,巧合了中原文化中包容与开放的理念。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吉祥文化内涵愈加丰富,孔相卿结合壶文化的特点,吸纳其中的精髓,把茶杯加进去,设计出了多种组合。一壶两杯叫鸳鸯式,一壶三杯叫三元式,有茶壶、茶杯、茶柱、茶罐和香炉的叫五福式,一壶七杯的叫七星式,茶壶、茶柱、茶罐加六杯的叫至尊式。
钧瓷与其它瓷种最大的区别是釉色,色彩幻化,自然天成。多年来,孔相卿醉心于钧瓷釉色的研制,相继开发出多种如桃花红、美人醉、松石蓝等稀有品种,这些釉种在“中原壶”上得到充分展现,巧妙演绎了钧瓷艺术“入窑一色天,出窑万彩霞”的色彩奇观。
将“中原壶”置于手中,观之,线条疏朗,庄重大气。抚之平滑舒适,温润如玉。将壶盖置于壶身,丝丝入扣,看不到任何空隙。把水注入壶中,捏住壶盖上边的透气孔向下倒,竟做到滴水不漏。
紫砂壶一枝秀书写壶史 钧瓷壶做产业厚望可期
在中国的制壶史上,最有成就的莫过于紫砂壶,一种陶质器皿,竟做成了价值不菲且影响深远的一个产业。宜兴紫砂所以一枝独秀,风靡全国,既有南方悠久的饮茶习俗,也有绵长的制壶历史,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是文化与艺术包装和推动的经典之作。
与紫砂相比,钧瓷做壶似有天然的优势。紫砂是陶,钧瓷是瓷,瓷的烧成温度比陶至少要高200多度,现在人们看到的饮用器,大部分是瓷器,很少能见到陶器,这是因为陶器有着至少百分之八以上的吸水率,有害物质和细菌很容易滋生其中,而瓷的吸水率仅在百分之一以下,在饮用卫生上是安全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由于紫砂特定的原料为朱泥和缎泥两种,颜色相对单一和固定。而钧瓷色彩则千变万化,包容万色,可以满足不同人士的审美需求。
但是,作为一种把玩、欣赏的饮用器,要求工艺相当复杂。钧瓷最大的障碍是其瓷的材质和工艺限制。
孔相卿告诉记者,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我们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又有着无以比肩的优秀瓷种,随着工艺技术难题的逐一突破,我们有能力以壶为载体,将钧瓷做成一个大产业,做成工艺美术类的一个重要品牌。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一直关注钧瓷的发展,他认为,打造好“中原壶”的品牌,对推动钧瓷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艺美术行业有两种品牌,一种是品种品牌,一种是产品品牌。品种品牌常常带动产品品牌的发展,而产品品牌又会丰富品种品牌的内涵。通过“中原壶”品种品牌的培育,必将带动产品品牌的建立,从而达到引领钧瓷产业发展的目标。
有理由相信,随着钧瓷工艺技术的全面进步,随着思相闸门的再一次开放,钧瓷壶走向市场的脚步必将加快,必将成为当代钧瓷产业发展的领跑者。(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