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钧瓷文化专栏

晋晓瞳:传承弘扬钧艺千年文化
【信息来源:许昌日报】【信息时间:2016-07-1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从新石器时代先人们发明陶器开始计算,中国陶瓷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也深刻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和情怀。在中国陶瓷史中,钧瓷有着自己的独特历史地位,也绽放着夺目的光彩。”盛夏时节,晋家钧窑院内繁花绽放,窑火凝珍。在展厅的茶台前,晋晓瞳大师侃侃而谈,向记者讲述着钧瓷的辉煌历史,也梳理着钧瓷的文化脉络。

古镇神,窑火千年。“在钧瓷产生之前,中国陶瓷以青瓷、白瓷、黑釉等为主。在青瓷与唐三彩花釉的基础上,钧瓷逐步产生、定型。其后,窑工逐渐摸索,成功烧造出温润纯净的天蓝、月白等纯色钧瓷。”在晋晓瞳看来,由于在同一匣钵中烧制天蓝釉器物与唐花釉器物,色彩相互渗化,从而出现红斑。而在当时,人们也许会觉得不正常,但随着认识的提高,窑工在烧造瓷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研究出瓷器偶然出现红斑的原因,从而烧制出鸡血红、玫瑰紫、海棠红等名贵窑变钧瓷,逐渐形成钧瓷窑变釉色的完整体系。

“在宋代,钧瓷的特征与当时的文人精神相结合,使钧瓷艺术出现第一个发展高峰,古朴端庄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质、五彩渗化的釉色,让文人雅士、王公贵族感受到了窑变釉瓷器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深受他们的青睐。到了宋徽宗时期,钧瓷被钦定为皇宫御用瓷器,并下旨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钧窑成为皇家‘御窑’。”晋晓瞳说,宋代官造钧瓷,造型古朴端庄,装饰简洁大方,器型和釉色特征迎合了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也契合了中国自古推崇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可以说,钧瓷的产生,成为陶瓷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节点。

怀着对钧瓷深厚的感情,晋晓瞳对钧瓷的发展脉络、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长久思索,不断探究,这也是继承其父亲——“钧瓷泰斗”晋佩先生的精神。“抛开各种陶瓷行业同行们对父亲的各种称赞和肯定不谈,我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待人诚恳、为人宽厚的高尚人品值得后辈学习。”晋晓瞳说,1977年,他开始追随父亲学习钧瓷烧制技艺。晋佩先生一直教导晋晓瞳要干一行、爱一行,要多想多问。晋佩章对同行、后辈们都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交给想学、愿意学的人,并打破门户之见,悉心授徒,就连很多钧瓷艺人视如珍宝的独有钧瓷釉料配方、烧制技术都传授给别人。

在父亲晋佩章身上,晋晓瞳学到的不仅是钧瓷烧制技艺,还有将钧瓷烧制从个体实践升华到理论高度的文化传承。晋佩章率先完成宋早期各种蓝色乳光釉的研究工作,并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把钧瓷的历史向前推了200多年。他在自己漫长的钧瓷研究生涯中,先后撰写了《钧瓷史话》《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瓷探源》《话说钧瓷》等四部著作,改变了钧瓷界理论匮乏的现状。而这其中,晋晓瞳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与父亲晋佩章一起,先后出版《话说钧窑》《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作品选》等多部钧瓷专著,共完成50多万字的研究记录。

“神镇自宋代以来,成为钧瓷的‘祖庭’,在中国陶瓷文化脉络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印记。”晋晓瞳说。在他看来,宋代五大名窑中,钧瓷是目前恢复和发展最好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从钧瓷不断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不断成为国家礼品出现在世界舞台、不断成为民间收藏的热门瓷种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钧瓷传承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自身的进步显而易见。一方面钧瓷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器型和釉色,发展到现在以文化为载体、以现代审美情趣为指引的多种多样的器型,钧瓷的釉色也发展到色谱中的每一颜色都能在钧瓷中找到对应。另一方面,钧瓷的成型和施釉方式也包罗万象,立体釉、结晶釉、现代花釉……釉色技术独步一时。此外,以窑变为文化基准,钧瓷的烧成方式也不一而足,有一小时即可完成烧制的炉钧窑,有环保柴窑,也有液化气窑、电窑等,各种现代工艺不断改变着钧瓷的制作。”晋晓瞳说。

对于钧瓷在不同方面的改变,晋晓瞳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熟悉晋晓瞳的人都知道,2004年晋晓瞳没有沿袭父亲惯用的煤烧钧瓷,在业内率先恢复采用柴窑烧制工艺并将其作为钧瓷作品特定的烧造方法。“柴烧工艺在钧瓷创烧的初期就已经存在,但其后逐渐没落,中间断代近700年。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宋人当时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创作钧瓷。据神地区考古调查发现,已知的宋代钧瓷瓷窑大多数是小型的鸡窝窑,窑坑或附近都有柴烬存在。”晋晓瞳说,他是窑工出身,从学徒开始,干的就是开窑、装窑、烧窑一类的活计,柴烧之外的各种钧瓷烧造工艺,他都经历并实践过,但一直想见到采用柴窑方式烧制出来的钧瓷会是什么样子。他烧制的钧瓷以传统器型为主,釉质浑厚透亮,窑变自然天成,釉色深沉内敛,红中透紫,紫中泛青,五彩渗化,晶莹剔透,温润滑腻。

“保持传统、开拓创新。”这是晋晓瞳坚持的钧瓷发展道路。坚持柴烧、坚持传统工艺、坚持手工制坯,但晋晓瞳的艺术思维并不僵化,反而充满了思辨精神。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他对钧瓷的未来发展思索良多。“以窑变为文化基准,牢牢把握‘窑变艺术是钧瓷艺术之魂’的根本原则,不断尝试新的烧成方法、新的器型和釉色,对钧瓷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在晋晓瞳看来,钧瓷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要不断开拓创新,彰显自己的特色;另一个是要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保持钧瓷的根基和本源。在此基础上,晋晓瞳崇尚的是自然设计与仿生设计相结合,并使器物的形状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质相吻合,使器物美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

“从根本上来说,钧瓷的产生和发展,本来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我赞成钧瓷器型创新,但创新要符合钧瓷艺术古朴、厚重、玉润的特质,繁简要有度,要有适当的装饰,不能人为地给器物‘赋予’含义。但是,器型简约应做到简单而不单薄,对器型要进行适当的装饰,这才是钧瓷发展的方向。”晋晓瞳说。

对于部分陶瓷艺人视如猛虎的现代工艺,晋晓瞳并不排斥。“无须害怕现代工艺改变钧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才是钧瓷发展的根本路径。钧瓷是在当时的经济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现代环境下,钧瓷的发展需要现代工艺和手工艺相结合,也需要现代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晋晓瞳说。

如今,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成为热门话题,钧瓷行业同样不例外。在晋晓瞳看来,工匠精神是在精神高度自由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封建社会时有工匠,但是没有工匠精神,他们烧制什么、怎样烧都受到种种限制。到了今天,钧瓷艺人已经能够自由从事钧瓷烧制,这时候,工匠精神尤为重要。”晋晓瞳说,工匠精神是一个大师的根基,要求钧瓷艺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具有工匠精神的钧瓷艺人还要充满自信,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自豪感。

“钧瓷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现代钧瓷艺人要做得更好。在后工业时代,钧瓷艺人不能固步自封,要有新的发展眼光和新的认知。我们需要明白,钧瓷如今的艺术地位与它的价值并不相匹配,钧瓷应该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拥有更高的地位。”晋晓瞳说,现代钧瓷艺人在如今的宽松环境中,更要具有开阔的视野,钧瓷要在精神上解放自己,要有质的飞跃。同质化是钧瓷发展的绊脚石,只有做到“一人一品”“工匠精神”“一窑一精”,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将当代社会的审美标准融入钧瓷的艺术创作、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才能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才能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文化是钧瓷艺术的灵魂。在钧瓷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是钧瓷绵延不断的血脉。当代钧瓷艺人在传承和发展钧瓷艺术的同时,更应该将文化元素与钧瓷结合,让钧瓷的发展更有活力和动力。”晋晓瞳如是说。

 (原标题:钧艺千年———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