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禹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协调推进,确立“质量、精准、均衡、增收、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六字策略,制发《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在行动实战手册》,为实现7200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5月份,在脱贫攻坚联系点——无梁镇大木厂村调研时,许昌市委副书记、许昌市市长史根治强调,“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再鼓干劲、再加压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精准施策,压实责任,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抓准产业扶贫重点,培育长效脱贫产业,因村因户施策帮扶,实现持续稳定脱贫,使脱贫攻坚成效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260人,属省定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大木厂村以脱贫攻坚统揽全村各项工作,以乡村旅游为主线,打造全镇脱贫攻坚“样板间”,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村”的嬗变,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8年底,该村已累计脱贫68户249人,现有未脱贫户7户11人,贫困发生率由25.3%下降至1.15%,顺利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先后荣获禹州市“美丽乡村”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等称号。
持续发力,突出产业扶贫。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83.7万元,修建村主干道5.87公里和村内道路5.81公里,打通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争取183万元交通专项资金,整修扩建村内马拉松赛道和自行车赛道两条环山道路,打造出全程4公里的环线绿色长廊。二是实施“果树进村”。利用村内荒坡、村民房前屋后和村内主干道两侧,栽种冬桃、杏树、石榴树等9000余棵。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行“六改一增”“厕所革命”工程,投入15万元为26户贫困户实施“六改一增”,投入16万元为160户群众实施厕所改造。
该村依托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科学谋划、充分论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注册成立大木厂村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制定《大木厂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围绕“乡愁”主题,深入挖掘大木厂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积极探索“旅游+爱国教育”“旅游+休闲采摘”“旅游+村集体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打造旅游项目。镇财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知青旧居、乡愁博物馆、国防工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禹州户外活动基地等系列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
创办创业小院。在镇党委的协调下,在原闲置的大木厂村小学校舍基础上进行改造,创建“扶贫工厂”,引进洗浴饰品和服装加工项目,采取来料加工模式,累计安排农村妇女就业岗位40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带动了1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村“两委”依托大木厂村丰富的野生蒲公英资源优势,引导贫困户创办无梁镇铈兴蒲公茶创业小院。通过创业,不但贫困户任铈兴本人脱贫,还带动本村贫困户8人就业和带动周边群众20多人参与蒲公英的采摘、种植、加工。
苌庄镇杨圪塔村是禹州市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489户2283人,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2户985人。目前,已稳定脱贫214户923人,脱贫享受政策34户51人,未脱贫4户11人。禹州市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该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的产业扶贫典型,也是杨圪塔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引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结晶。
2012年,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生态养生为切入点,把昔日的荒山打造成为一个集采摘休闲、文化普及、食疗养生为一体的都市生态观光示范基地。合作社充分利用发挥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返租承包”等三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成为拿流转租金、务工薪金、返租承包金的“三金农民”。共带动吸纳贫困户49户64人实现稳定增收,月均工资1500元,土地流转收入400元亩年。
“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因人施策,精准帮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表示。(张培 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