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信息

精准扶贫政策好 就业脱贫奔小康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06-1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听说华强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活儿干的有劲,收入高了,家里的大学生也快毕业了,真是高质量脱贫啊!”朱集村支部书记高兴地说道。听到这样的消息,范坡镇主要领导迫不及待地要前去一看。当我们到达朱华强现在工作的神垕镇光大瓷厂时,朱华强正在生产车间里认真的制坯,看到我们这群老熟人,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儿,麻利的在身上的围裙上擦了了手,面带笑容朝我们走来。如今我们眼前的朱华强和几年前的朱华强判若两人,扶贫先扶“智”,我们做到了。

朱华强,男,47岁,范坡镇朱集村七组村民,全家共有4口人(母亲马向,妻子郑景丽,女儿朱慧婷)。朱华强本人及其妻子郑景丽二人均是一级残疾聋哑人,因沟通有障碍寻找工作非常艰难,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女儿朱慧婷正在郑州读大学,母亲马向因患有长期慢性病,一直依靠吃药治疗,医药费用开支非常大,对于华强家这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女儿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巨大的家庭生活压力让朱华强对生活感到非常的绝望,朱华强感觉自己到了人生最无助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时候,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开始全面实施,在2016年朱华强一家因残疾被列入识别为朱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之后,陈华强享受了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这样的政策给他带来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极大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朱华强来说,从小的残疾加上现在的贫困使他特别自卑,心理更是非常脆弱,朱集村脱贫责任组在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朱华强的心理疏导,耐心地向他讲解扶贫政策,通过座谈会分析其致贫的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朱华强意愿的基础上一起寻找致富之路。考虑到现年47岁的朱华强,因聋哑残疾很难有好的工作岗位,朱集村脱贫攻坚责任组通过与朱华强本人沟通,朱华强还是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手工作业。在帮扶人和朱华强本人的努力下,终于在神后镇的光大瓷厂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制坯工作,在保证经济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又能为其解决离家远的住宿问题。朱华强的女儿朱慧婷也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雨露计划”的教育补助,得以继续完成学业,朱集村脱贫责任组也帮助其母亲马向办理了慢性病卡,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医疗支出。通过对其一家的帮扶让朱华强非常感动,干起来也更有劲了。

朱华强为人勤劳老实,他总是对帮扶人说,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享其成,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心里踏实。他在脱贫的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致富的脚步。为了能够多挣工资,朱华强非常要强,他依靠双手辛勤劳作,不畏工作环境酷热,经常光着膀子干活。为了能够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即使汗流浃背也勤勤恳恳,从不嫌热,不嫌累。他总说”现在自己身子硬朗,多干点活,多挣些钱,就能少给国家添些负担。”朱华强的声音里充满着自信。

当我们再次来到朱华强家干净整洁的农村小院时,能从他一家人的脸上看到日子过红火了的自信,从以前的“入不敷出”,到现在的还完债还小有余款,朱华强的家庭变化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也不为过。朱华强的母亲经常逢人说“感恩党和政府,实实在在帮助了像我这样的困难家庭,如今我的孙女也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就没有今天我们家的模样,生活上,吃肉也不在像以前只有客人、过节才舍得吃,生活水平比过去可是好,天天像过年一样呀!”说到这,朱老太太高兴地合不住嘴,像孩子一样的咯咯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