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村的红色广场上,许多游客正在参观、拍照、发抖音;在村民俗宾馆前的空地上,来自长葛市的范先生带着家人、朋友40余人,搭起两个简易棚,摆上四张大桌子,切菜、拼盘、炖羊肉,自己动手体验农家乐。不到中午,四荤五素九个菜就上桌了。“嘿!这凉拌黄黄苗、柴鸡蛋炒槐花,就是比城里的味儿正!”
大木厂村是该镇一个贫困山村,多年来,村民们就靠着望天收的山坡地生活。如何让山里群众脱贫致富呢?该镇立足山区做文章,积极实施乡村振兴,通过红色记忆、黄色经济、绿色景观描绘出了新的“富春山居图”。
该村依托山水自然优势,实施“果树进村”,发展绿色经济。该村包村干部、镇扶贫办主任赵广阳积极与扶贫援建单位许昌市商务中心对接,在村里栽种竹子300余棵,在4公里多的道路两侧及沟边堰边,播撒43个品种的格桑花;在馒头山栽植松柏4万余株,在村内荒坡、房前屋后栽种冬桃、杏、石榴等果树1万余棵,既美化村庄,又让群众受益。扶持村民建成创业小院,开发出野生蒲公英、车前草等“绿茶”系列产品,带动贫困户和群众增收。
怎么让望天收的山岗薄地提高经济收益呢?该村调整农业结构,推行“双低油菜+优质小米”的“黄色”种植模式,建成石碾小米加工和村集体经济为主的榨油作坊,注册“禹田米语”商标,形成“春赏菜花、夏榨菜油、秋收谷子、冬碾小米”四季轮回产业链,通过“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实现群众增收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带动周边村形成了4000亩的优质小米种植基地。“现在,大木厂村的原生态小米、菜籽油、柿饼、柿子醋已成了游客们的抢手货!”该镇党委副书记何思源高兴地说。
该村沟西崖下的土窑洞,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知青生活过的地方。2017年,驻村第一书记、禹州市城管局主任科员武新建,带领村党支部围绕“红色大木厂?我们的乡愁记忆”主题,深挖全村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乡愁博物馆、知青旧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系列旅游项目。去年清明节,该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山地微型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来自广西、江苏、浙江等地马拉松爱好者参赛,游客近5万人。
乡村振兴让大木厂村以生态经济化、产业多样化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华丽转身为“红黄绿”彩色“网红”村。每年的“七一”和“十一”,许多单位到宣誓广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红色教育,并先后举办了无梁镇第四届“广场舞”大赛和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2018年11月,该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先后荣获禹州市“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三面红旗,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19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