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信息

职工“消费扶贫” 菇农喜乐开怀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12-2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12月23日,禹州市磨街乡常门村党支部书记秦天玉紧紧握着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第一书记孙国选的手,连声表示感谢。当天,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组织人员和车辆,在下午下班前陆续将干部职工们提前订购的新一批香菇分送到了大家手里。

常门村位于禹州市西部山区,原属省定贫困村,村里山多地少,集体经济空白,群众增收无门,贫困发生率66.15%。2015年7月,根据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常门村派驻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员在深入农户座谈调研,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理思路、定措施,最终决定通过发展食用菌栽培来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常门村已发展香菇大棚65个。

5年多来,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常门村帮扶工作队先后轮换了4次,但队员们帮助常门村脱贫摘帽的初心不改、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解困的使命不忘。他们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为群众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引导菇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蘑菇品种,通过微信建立“爱心蘑菇群”,义务当起常门蘑菇的“代言人”,发动身边同事和亲朋好友购买或在工作之余帮助村民销售蘑菇,使“常门香菇”成为一个享誉当地的知名品牌。

然而眼下随着隆冬季节来临,再加上受新冠疫情影响,“常门香菇”销售渠道锐减、产品滞销。驻村工作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迅速向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汇报并取得支持,由局办公室、党办室、工会等联合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发出参与“消费扶贫”、为菇农解忧纾困倡议书,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广大干部职工在自己踊跃订购“常门香菇”的同时,还动员亲朋好友奉献爱心、助力脱贫攻坚,短短10多天时间就订购香菇2500公斤,价值30000余元,使困扰菇农的产品销售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